bob官方体育集成电路产业市场分析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23
 BOB竞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3,546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6.4%。受终端应用需求影响,近几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有所波动,其中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高达3,933亿美元,主要原因系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出货量快速上升,对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快速增加;而2019年,受全球5G产业布局速度较慢及存储器价格下跌影响,全球

  BOB竞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3,546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6.4%。受终端应用需求影响,近几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有所波动,其中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高达3,933亿美元,主要原因系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出货量快速上升,对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快速增加;而2019年,受全球5G产业布局速度较慢及存储器价格下跌影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以5G、车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推广,终端产品对芯片、存储器等集成电路元件需求将明显增长,推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4,750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速达6.0%。

  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由2009年的219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4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3%。2021年全球销售额总计55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2020年相比增长26.2%。

  从集成电路区域分布方面来看,中国为集成电路产业第一大市场,销售额占比达34%,亚太地区位居次位,销售占比为27%,美国是第三大市场,占比22%。

  截至2022年12月9日,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技术来源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集成电路专利总申请量的51.1%;其次是美国,美国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22.59%;日本和韩国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全球第四,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9.98%和5.47%。

  截至2022年12月9日,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技术目标市场国,集成电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集成电路专利总申请量的52.6%;其次是美国,美国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19.11%;日本和韩国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全球第四,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6.47%和4.91%。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8,928亿元,2016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9.8%。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众多优势条件,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尽管近年来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有所波动,但随着国内消费电子、网络通信、移动互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提出,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增长。

  从产业各环节销售额占比来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比重稳步增加,由2012年的28.80%提升至2021年的43%,行业发展增速明显。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巨大的贸易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同比增加23.6%,达4,3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集成电路进口额已占全国总进口额的16%,是中国进口金额最高的商品,远超原油、农产品和铁矿石等商品的进口额;同时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为1,53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788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仍将维持高位。

  从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总额5384亿块,同比下降15.3%;出口数量总额2734亿块,同比下降12%;贸易逆差2650亿块,同比下降18.4%。近五年进口数量总额25801亿块,出口数量12796块,贸易逆差13004亿块。从金额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27663亿元,较上年下降0.9%;出口总额10254亿元,较上年上涨3.5%。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细分元器件看(处理器、、存储器、放大器、其他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零件),其中处理器及进口金额2051亿美元,占比49.2%,同比增长2.7%;存储器进口金额1013亿美元,占比24.3%,同比下降7.1%。处理器及贸易逆差1528亿美元,存储器贸易逆差310亿美元,由此可推测,我国集成电路在存储器方面自主把控度有所提高,而在处理器及方面对外依赖度较高,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集成电路产量稳步提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3594.3亿块,同比增长33.3%;2022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2958亿块,同比下降12%,预计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将达3676.2亿块。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领域投融资交易的上升,与国家对该领域的政策与相关资金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我国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投融资情况整体呈增长趋势。于2021年达到顶峰,投融资事件达747起,投融资金额达1361.29亿元。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领域投融资事件达689起,投融资金额达1105.39亿元。

  2022年2月19日上午,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教委立项成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建设,联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将两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到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一线,对于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支撑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意义。中心主任由黄如和尤政共同担任。

  中心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不断探索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研究模式,形成了从基础前沿到应用研究的一系列代表性成果,在北京孵化出十余家芯片创新企业,为推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新一期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将凝聚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的精锐力量和资源,联合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单位,建立跨校际、产学研贯通的新型创新载体,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支撑北京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2021年北京市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北京市集成电路产量首次突破200亿块,2022年1-11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品累计也突破160亿块。

  北京的科技力量在全国独占鳌头,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毫不夸张地说,在集成电路产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但是由于北京工业基础不如上海,产业化基础不如深圳,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潜力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2021年8月11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对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出了不同层面的量化发展指标,并指出到2025年,北京市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国家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均提到,完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也要加快集成电路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下游产品功能的日益复杂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其性能要求持续提升,为集成电路行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同时,5G技术发展将为电源管理芯片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以智能手环、TWS耳机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呈现快速增长,为市场带来了新热点,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高端芯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威胁我国国防信息安全和通信、能源、工业、汽车和消费电子等支柱行业的产业安全。而全球电子产品90%的制造能力在中国,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行业的最大市场也是在我国。在国家对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大力扶持的政策下,高端芯片技术国产替代势在必行。